人民治黄60周年概述

    滔滔的黄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大摇篮和母亲河。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发源到注入渤海,横贯九省区,奔流万余里,流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广阔、平坦、肥沃的土地,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便利。九曲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伟大精神的生动写照。黄河流域横贯东西、幅员辽阔,是中华民族进行文明创造的重要基地,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黄河流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摇篮。

        黄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患之河,自西汉到建国前的2000多年间,黄河共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其真实的写照,给两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

        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开始,历朝历代都为治理黄河水患进行了不断探索。“黄河宁、天下平”,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黄河水患一直没有得到根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起步,至今已经走过60年的征程,谱写了雄伟壮丽的诗篇。早在1946年,中国共产党就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始治理黄河,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始终把黄河的治理开发作为至关重要的大事来抓,黄河治理开发进入了新的纪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黄河视察,指导治理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黄河流域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治水,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建造起了15座万里长城,黄河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创造了60年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综合开发,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有效利用黄河的水利水电资源,农田灌溉面积提高了十倍,沿河的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用水得到了保证。开展了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幅度减少了入黄泥沙量,沿黄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可以说,今天的黄河流域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前景,这些成就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所比拟的。

水利部等国家部委一直把黄河作为全国大江大河防洪治理的重中之重,一代代科学家和治河工作者前赴后继、呕心沥血,沿黄九省区密切协作、团结治水,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黄河伏秋大汛60年岁岁安澜。人民治理黄河以来,开展河道整治,开辟分滞洪区,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黄河水利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堰、坝等蓄水工程1万多座,总库容720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建设了龙羊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枢纽工程25座,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700多万千瓦;引黄灌溉面积发展到1.1亿亩,黄河流域及下游两岸地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对全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连续7年实现全年不断流,初步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连年断流的不利局面;黄河作为西北、华北地区的主要水源,为沿岸5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了生活和生产用水保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以上,黄河源区生态维护和流域水资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